为进一步增进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4月21日,思政教研室教师组织2020级学生代表和部分青年马克思主义研习社成员到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法院开展“法治实践教学”活动。在这里,同学们上了一堂“根植法治精神,浸润司法氛围”的法治教育课。
同学们分成两组,体验了不同的法律场景。
第一组51名师生来到了西部首个互联网法庭,同学们跟着法官助理感受了法庭的庄严、肃穆和与之形成反差的智能化的服务水平。随后,同学们走进了一个特殊的法庭,没有原被告席,庭审开始。同学们盯着屏幕看着原被告双方就案件争点的交锋,证据材料在线展示,当事人对重点证据现场标注、语音自动识别、相关法条实时推送等功能,同学们都新奇不已。网络上购买游戏设备的案情,更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庭审结束后,冉垠法官为大家释法,讲解了网络上购买游戏装备需要注意的几个法律问题,也提醒各位同学在注册游戏账号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平台上弹出的必读文字内容,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辛苦修炼了游戏装备,却不享有可以任意交易以及获益的权利。
法官打开了同学们的话匣子,同学们分享着自己网络购物的各种经历,冉垠法官、连娜法官一一为大家解答。
第二组同学来到了刑事审判庭,相比较民事案件的轻松氛围,观看刑事案件庭审的同学们更加的紧张,一个个儿的挺直了小腰板。在法官的主持下,庭审程序严谨有序的进行着,开庭的是一起“盗窃案”,20多岁的少年,一时冲动,触犯法律。庭审经过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环节,少年认罪认罚、悔罪表现良好,法官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也进行了警示教育。庭后,王锐检察官给大家上了一堂触及心灵的法治教育课,从今天的“少年盗窃案”说起,一方面让同学们戒焦戒躁、认真学法,避免“激情犯罪”,悔恨终生;另一方面也要学好专业知识,为未来国家建设、民族发展贡献力量。
“零距离”的庭审观摩,“沉浸式”的普法教育,让同学们对法律更加敬畏。活动结束后,带队老师胡开杰表示,近距离的观摩让同学们对司法更加崇敬。司法的神秘面纱瞬间揭开,但却不失威严和震慑。坐在被告席上的声声“悔意”,才是最有力的法治教育。学生代表李瑶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多学习与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做一名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尽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