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实践园地

实践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园地 >> 正文

匠心传承 巧手绘编——“劳模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第一期)

发布日期:2021-12-09    作者:羊亚琳     来源: 通识教育部    点击:

《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尚巧工”的社会氛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弘扬工匠精神,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把学生培养成“德艺双馨”的专业技能人才,根据《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方案》和《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贯彻落实工匠精神培育工程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的相关工作要求,12月8日晚,通识教育部与青年马克思主义研习社邀请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竹编非遗传承人朱琳老师莅临我校,与学校师生共同开展了一场零距离、面对面、沉浸式的竹编艺术实践教学活动。初冬的夜晚微凉,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却丝毫不减。

此次讲座分为两个环节。在讲授环节,朱老师从竹的生长环境、竹的分类等竹制品的发展历史和目前竹工艺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四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竹编制品的前世今生。随后,朱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系列精致的竹编制品,当我们被一幅幅竹编字画深深震撼时,朱老师通过一个视频我们详细展示了竹编字画的制作过程。原来,仅仅是编制竹编字画的竹丝也需要经过选竹、去枝叶、分竹节、刮青、锯竹、清口、剖竹、分条、揉竹条、分篾层、分竹丝这11个环节才能得到,这让我们在赞叹传统文化的精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匠人们的耐心与坚守。

在体验环节,每位同学都需要亲自完成一件竹编作品——小杯垫。在聆听了朱老师的讲解之后,所有同学都全身心投入杯垫的制作过程。“挑一压二挑二……”,同学们嘴上念念有词,手上小心翼翼。时间一点一滴从同学们忙碌的指尖飞过,大约四十分钟后,同学们都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竹编作品,当同学们再次挺直身板儿时,才发现自己因长时间保持编竹姿势已经腰酸背痛、脖子僵硬,这也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了匠人们的执着与专注,感受到了他们的匠心与匠魂。

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沉浸式的体验,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了匠人们的匠心、匠情、匠行,更体会到了匠人们身上工匠精神的怀持与传承。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学习和体验,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是工匠精神,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自觉学习手工艺人身上的工匠精神,并将其转化为自身工作和学习的动力,自觉成为工匠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